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肉身成佛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肉身成佛又稱即身成佛,佛教術語,指一般凡人的色身轉化為佛的法身(dharmakāya)。「色」意指各種物質,即地、水、火、風、空為「色」,眼、耳、鼻、舌、身五根亦屬色。「法」(Dharma)意指「任持自性、軌生物解」,「諸法」可解釋為「宇宙萬有」,能證最清淨法界、諸法實相、法性真如為法身(白話意即看透宇宙萬物緣起緣滅的真理,可擺脫肉身不入輪迴)。在臺灣,肉身成佛的解釋為透過坐缸的方式使肉身不腐,並塑為金身保存的習俗。 佛教教義在不同教派中勢必產生差異,即身成佛亦然。各地肉身活佛化法身的方式亦有差異,臺灣和中國的即身成佛方式是吸納了中國上古的葬俗坐缸而成。 關於即身成佛的理論,可見於日本真言宗、藏傳密宗、漢傳佛教和南傳上座部。日本真言宗方面,空海提出三種即身成佛,理具即身成佛、加持即身成佛與顯得即身成佛。藏傳密宗則是男女雙修法可以「即身成佛」。漢傳佛教為眾生發願修菩薩道後,經三大阿僧祇劫,方能在最後一世以人類男身成佛。禪宗主張明心見性,頓悟成佛,六祖慧能即成就了肉身不腐的境界,成為肉身菩薩。 坐缸發軔於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多見於仰韶文化墓葬中,為一種防腐製造乾屍的方式,類於埃及的木乃伊。現代的坐缸分坐缸、封缸、開缸三階段。坐缸係高僧預知即將圓寂前夕,開始在龕中打坐入定每日僅進食少許水和堅果、水果直至圓寂;封缸為將屍身至於缸中放置木炭石灰香料以達到防腐潮濕的效果,直至開缸將屍身取出。開缸後會在不腐的屍身外裹上金箔,將其作為肉身佛(肉身菩薩)。 臺灣現存肉身佛有彌勒內院慈航法師、新店海藏寺清嚴法師、臺南貢噶寺貢噶老人、桃園靈雲寺謝石德、基隆慈安宮德修禪師、北投安國寺瀛妙和尚、燕巢三洽共成堂普照法師、仁德元天宮明潔上人。
關鍵字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