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牙齒鑑定(生物跡證鑑驗)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牙齒鑑定,定義為利用牙齒判斷檢體可能的身分性別與年齡,是常用於法醫或體質人類學的鑑識方法。 牙齒屬於骨化組織,有堅硬的琺瑯質包覆著牙冠,以保護牙本質與牙髓,是人體中骨骼以外最堅固的組織,不易因檢體腐壞或破壞而損傷。因此當檢體嚴重腐壞或無法辨識時,可以透過採集牙髓檢驗DNA,或是透過不同位置的牙齒磨耗、缺牙、齲齒、補牙等情形,綜合骨骼、檢體外觀、就診紀錄等相關線索,進一步判斷遺體可能的身分、性別與年齡。 過去曾以咬痕牙印做為犯罪鑑識方法之一,但實際上咬痕並不具獨特性,因成年之後牙齒排列仍會因種種因素而改變,所以用於身分辨識可信度很低。歐巴馬任命的白宮科技政策部門副主任Jo Handelsman在一個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nsic Science Error Management)上主張,咬痕鑑定並不科學,今後應當根絕,後續鑑識方法日漸革新之後才使過去受咬痕鑑識所害的冤判得以翻案。 2000年一起因遺體上的咬痕被控殺害郭姓女友的呂介閔案,於2015年因咬痕不足以作為罪證,以及檢方重新鑑定死者牙齒上留存的唾液,驗出非呂男的DNA,讓呂男於案發15年後洗白冤屈。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