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廣東住血線蟲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廣東住血線蟲是住血線蟲屬的一種寄生蟲,因為生活週期中會寄生在老鼠肺部,所以又叫鼠肺蟲,感染的老鼠透過糞便排出未成熟的幼蟲(第一期幼蟲),蝸牛和蛞蝓吃了含有幼蟲的大鼠糞便而感染,幼蟲在蝸牛和蛞蝓體內發育,但不會變為成蟲(第三期幼蟲),當老鼠吃了感染的蝸牛、蛞蝓或受其黏液汙染的食物時,寄生蟲可於老鼠體內發育為成蟲,雌雄交配產卵,進入下一個生活史循環。廣東住血線蟲主要的終宿主是鼠類,幼蟲誤入人體後,無法於人體發育為成蟲,僅可發育至第五期幼蟲(又稱為幼成蟲),蟲體移行至腦膜處死亡,而造成腦膜炎相關症狀。 1933年中國寄生蟲學家陳心陶在廣東省調查鼠類寄生蟲時,首次於鼠肺(肺動脈)中發現廣東住血線蟲。1937年日本人松本(Matsumoto)在台灣東岸花蓮的野鼠內亦發現此蟲。1945年日本殖民時期,野村(Nomura)和林(Lin)兩人在台南縣一名15歲日本人的腦脊髓液裡,發現2隻雄蟲及4隻雌蟲,也是全球第一起「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人體病例報告。 1985年6月27日,台灣知名醬油廠金蘭食品董事長鍾秋桂一家,因生食非洲大蝸牛(Lissachatina fulica)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導致鍾秋桂夫婦及長子鍾德富、母親鍾林腰共四人死亡,次子鍾德尚臥床十年後逝世,僅當時身在美國的三子鍾德亨倖存。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