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三、海山館(三)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海壇館與施公祠、昭忠祠後來皆因澎湖醫院之興建而拆除遷建,今只餘施公祠遷移至天后宮旁,海壇館之媽祖等神像、昭忠祠之牌位均奉祀於施公祠內。 大正3年(1914)《臺灣日日新報》<西瀛紀事入札幸中>的報導,媽宮海壇館充為澎湖總督府醫院事務室,澎湖醫院於明治44年(1911)後陸續改建擴充,迄大正3年(1914)規模完備,原海壇館等空間便遭閒置廢棄,又因當道路之衝,總督府遂招標拆除,最後由媽宮名人蔡梗以480元入札得中。從此則報導,海壇館充作澎湖醫院之後,似乎成為日本官方的產業,至於日方有無補償海壇館之損失不得而知。海山館起建於何時不明,《總督府公文類纂》記載道光15年(1835),澎湖協副將詹光顯見廟貎狹小,不足以壯觀瞻、崇祭祀,且又將倒塌,由是首倡捐集福清海壇人之資金重建。從此記載,海山館最遲於乾隆年間已成立,故於道光朝已呈現頹敗倒塌之像。其次澎湖協副將有「詹功顯,同安人,道光二十年間實任」,然並無詹光顯之人,此應抄錄之誤。歷年來興建家屋伙館之建築費用約4,500元。清末日治初期的海壇人,在城輪流管事12人,其餘在城不理館者約有10人,在外鄉居住者有14、15人左右,合計在40人上下。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