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臺灣茶葉進出口脈絡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照片為二十世紀以前臺灣茶葉進出口的脈絡。臺灣茶葉貿易最早紀載於《巴達維雅城日誌》,臺灣茶葉貿易經外銷、經濟復甦、內銷至茶藝文化發展長時間演進,而有臺灣現在茶葉局面。 在1610年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將日本綠茶輸入到臺南安平再轉往歐洲,1643-1657年間則開始輸入中國茶葉,茶葉運到安平後,再轉往雅加達銷往歐洲,當時茶葉轉口貿易活動集中在臺灣南部。至1859年天津條約將淡水港設為國際口岸,臺灣粗製茶葉開始運往福建加工精製,再包裝外銷。1868年英國人約翰杜德來臺試辦收買茶葉,並由福建、安溪引入茶苗,並提供技術指導,同時導入歐洲洋行體系開始企業化生產,推廣Formosa Tea,1869年臺灣烏龍茶開始直銷美國,擴展臺灣茶葉外銷之路。福建泉州茶商吳福元在1881年帶來製茶師在大稻埕設立源隆行,專製包種茶,到了1889年臺灣巡府劉銘傳命業者組織「茶郊永和興」作為輔導茶業的機構,開啟臺茶風光的年代。直到1980(民國69)年之前臺灣茶仍是外銷的重要農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北非、美國、歐洲與東南亞等市場。爾後,因新台幣升值,茶葉生產與製造勞力缺乏,加上工資高漲,臺茶逐漸失去外銷優勢,加之經濟復甦、飲茶人口增加、茶藝文化蓬勃發展等因素,逐漸轉為內銷為主。 臺灣茶葉貿易經外銷、經濟復甦、內銷至茶藝文化發展等長時間歷史的推演,各個時空背景的需求,而呈現臺灣現有茶業格局。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