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淡蘭古道之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及南路(商道)之運輸路線圖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照片是淡蘭古道之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及南路(商道)路線圖。淡蘭古道泛指昔日臺灣北部「淡水廳」至東部「噶瑪蘭廳」間往來的路徑,曾是平埔族、原住民、荷蘭人、西班牙人乃至日本人與漢人生活的場域。在清朝統治以前,曾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為聯絡各部落或採集狩獵的路徑。而在茶葉全盛時期,坪林、石碇為重要的茶葉產區,淡蘭南路便成為運送茶葉的重要茶路。 西元1723年淡水廳設治、1812年噶瑪蘭廳設治,為郵遞往返、兵備汛防等用途,淡蘭官道成為來往淡水、蘭陽之間重要通道,同時也是淡蘭第一條受官方修築的道路,之後路線不斷往南拓展,形成許多支線路徑。隨著1860年代開港通商,茶葉、大菁、樟腦等內山農產成為當時重要出口商品,昔日拓墾、採集的路線也同時成為民間運輸物資、商賈買賣路徑。到了日治初期正值政權易替的混亂時局,這些道路也成為「統治」與「反抗」勢力流動、角力的場所。 在數百年的歷史時間軸上,因先民不同的需求與目的,逐漸演變出複雜而綿密的路網,依照文獻史籍、歷史發展及空間分佈,可概分為北路、中路及南路。在北臺拓墾時期,淡蘭南路一直是山林物資輸出至大稻埕的重要交通路線,亦為坪林、石碇地區便是藉早淡蘭南路將茶葉運至大稻程。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