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古裝歷史劇《郭子儀》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照片為1963年12月於臺北市峨眉街兒童戲院演出《郭子儀》劇照。劇情係在表彰唐代民族英雄郭子儀的忠勇事蹟,稱頌其人術德兼修,智勇超人,一身繫唐室安危卅年,臨危受命,不計名利,實為革命軍人效法之楷模。全劇透過藝術手法,以音樂、舞蹈、武術、話劇等表現形式,將第一幕「臨危受命,奉詔勤王」,第二幕「團結軍心、整飭綱紀」,第三幕「叛逆必亡、西京光復」,第四幕「忠肝義膽、單騎卻敵」的歷史劇情進行演繹,以古喻今傳達山河變色的哀働。 1950年代是臺灣反共思潮最激昂、熾熱的時代。國軍康樂團隊的成立,其演劇活動泰半是為政治、軍事服務,同時承擔教育與宣傳責任。1963年至1964年間,國防部康樂總隊在總隊長劉競天率領話劇隊、特藝隊、音樂隊、台語劇隊(歌仔戲)、海豐劇隊(潮州戲)全體演職員,分別前往台北兒童戲院(1963)、政工幹校中正堂演出(1963)、金門「擎天廳」(1964)等地巡迴演出《郭子儀》。我們可以從反共抗俄戲劇的歷史變遷中,依稀明辨出戲劇工作者以自身的表演技藝,透過亂世英雄人物集智慧、謀略、道德於一身的典範,體現中華文化道統的文化價值觀,也同時折射出變動的1960年代,軍中劇隊被賦予著文藝作戰的政治功能,以戲劇宣傳開拓文化戰場,彰顯反共大業的使命。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