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梧棲鎮志-沿革篇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SA_
展品描述
梧棲為臺中縣西陲之小鎮,西臨臺灣海峽,東接沙鹿,早昔居民多以漁農為業,民風淳樸,生活恬靜,雖然經濟並未蓬勃發展,但也其樂融融,為典型之漢人移墾社會。日據末期,由於梧棲位於臺灣西海岸之中點,居形勢之地,曾進行開闢新高港,旋因戰爭結束而中斷。 光復後不久,由於兩岸隔絕,海運阻斷,局內交通幹線亦不經此處,因而未能及時繁榮,成為偏僻鄉鎮。 近三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起飛及臺中港建設,工商興起,人文薈萃,可惜記錄地方之鎮志仍付闕如,為此特於八十九年發起梧棲鎮志編纂計畫,歷時四年又四個月始完成,因梧棲向無舊志,此次創修新志過程極其繁瑣嚴謹,共分為地理、沿革、住民、政事、經濟、交通、開港、教育、宗教、勝蹟、人物等十二篇,由王仲孚先生作為總編輯,邀請多位歷史及在地專家學者分別撰寫而成。 沿革篇由鄭政誠編纂,第一章記述梧棲的「歷史沿革概說」,明治43年(1910年),由日人森丑之助最早發現本地史前遺跡,出土物以打製石器為主。平埔族中的拍瀑拉族沙轆社生活多時,雖無文獻資料留存,但17世紀荷蘭人入臺後,與原住民傳教、通商、教化工作等互動頻繁,原住民的活動也為荷蘭人所記。自荷領時期荷人曾招募對岸漢人來臺,但因資料有限,無法得知漢人在本地活動之數量,直至清領康熙中葉,福建泉州安溪縣人王承詔來此開墾,原漢關係消長自此開始。 除農墾外,本章亦記述梧棲港市的發展,包含清領於梧棲通商口岸所爆發的樟腦事件、日治時期梧棲港被指定為「特別輸出入港」、「新高港」,以及戰後臺中港的規劃等;第二章「行政區劃沿革」記述清領至當代的行政區域劃分演變;第三章「各里概述及社區發展」記述各區歷史沿革及社區活動之發展;第四章「地名探源及沿革」探述本地地名命名依據及其沿革,大致分為起源於自然環境、起源於血緣關係、與墾殖相關、與植物相關、與職業類別有關、與港灣海域有關等六項。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