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慰問受傷戰士發送慰問品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這時蔣宋美齡(1897-2003)慰問受傷戰士的影像,拍攝時間1943(民國32年)。 戰爭必有死亡。西方心理學家從死亡心理學裡分析戰爭對西方國家的意義,認為戰爭是一種宗教上的犧牲行為,透過終結生命來解放形體加諸於人的限制,與國家的精神結合。從小受到西方教育的蔣宋美齡夫人(1897-2003)認識到,中國對日抗戰是一種犧牲的極致,也是讓中國真正茁壯的機會。為抗戰作出的犧牲將使得原本不相屬之國民在精神上相通。每一個人所作的犧牲,都使自己和抽象的國家結為一體,也就和其它出犧牲國民,共同分享了國家的榮耀,他們都超越了小我的形體,與不朽的國魂共存,因而在道德上獲得新生、重生、永生。而中國抗戰的幅員與慘烈程度,必然也動員到了女性,如《蔣夫人言論集》(台北: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1977)中〈戰爭與女性〉提到:「自北而南以及遼闊的內地,日本飛機飛翔所及地方,都受到猛烈炸彈的投擲,許多非戰鬥跟婦孺死傷枕藉。生活在這種災禍侵尋之中,倖存生命的中國婦女嚴切領受了當前事實,立刻覺悟自己的責任,認識國難當前的應盡的義務。不論任何年齡、任何地位的婦女聚集起來,從事各種捐輸與奉獻,從忙編織絨衫、翻製棉衣、縫製短衫褲及繃帶被單,到辦理醫院及難民收容所,甚至還有駕駛著開赴戰場的汽車或運輸車輛的女性」。在中國,原本婦女被視為是不問公共事務,具有自利自私的特性。卻因抗戰而共同為一個抽象的國家生存而奮鬥,改變了以往西方國家對中國婦女被動的形象。 此為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會,原名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所印製「向蔣夫人致敬」明信片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