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原漢合作的霄裡大圳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此為桃園土牛溝的相關歷史與文化的故事,詳細記錄土牛溝的歷史背景以及周邊的客家文化與信仰,本篇故事為「水圳與土地開發」下的「原漢合作的霄裡大圳」,此故事為霄裡大圳的歷史背景故事,霄裡大圳的開築從1741-1785(乾隆6-50)年,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清朝緊縮原住民族地開發政策,其間歷經三次清界,第二次1760(乾降25)年清界後築土牛溝,還一度將界外漢人逐回界內,但終究擋不住。霄裡大圳工程逐步的擴張,同時代表一次又一次的清界行動。 此土牛溝歷史、文化故事的作者為《桃園市土牛溝文化景觀廊帶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的相關調查研究人員,計畫中主要有八大部份,包含田野調查、文史故事採集撰寫、客家生活環境潛力點規畫等等,調查並研究桃園土牛溝附近的客家文化景象。 在清領初年,大量漢人移入臺灣,隨漢人土地開發日漸擴張,原住民族和漢人衝突不斷發生,故清廷企圖將漢人及原住民族的生活分開,於1760(乾隆25)年間,開始築起土牛溝界址。在桃園便有土牛溝遺址,地區橫跨楊梅、平鎮、大溪、八德,在土牛溝附近有著眾多客家信仰、水利、聚落、家屋等文化景觀。 參考資料 山桐子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桃園市土牛溝文化景觀廊帶客家生活環境資源調查計畫 結案成果報告書》。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未出版。P貳-1~貳-2、P肆-2。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