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彭黃來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採訪日期:2009年 受訪者:彭黃來 採訪者:高敏瑛、呂月丹 採訪地點:受訪者自宅 彭黃來為國共內戰影響下,跨洋遷徙來到台灣東部的廣東籍移民。其遷來時間為1946年左右,由於當時候國共馬上又發生戰爭,先生擔憂被抓兵,聽聞親人在台灣東部開墾,便與妻子約好一起搭船來到台灣東部。但遺憾的是,先生在路途中過世,最終只有彭黃來順利的來到豐田定居。 廣東省,揭西縣,五雲鎮流平村:西元1927年(民國16年~民國35年) 現居豐裡村民族街上的彭黃來女士原是廣東揭西縣五雲鎮流平村人(距離廣州有400公里),據彭黃來回憶,在流平村,幾乎全村都姓黃。 彭黃來的童年以及年輕時期都在大陸廣東省廣州度過,那時中國的社會風氣普遍認為女生不用讀書,就算讀,也不大需要、最好不要讀得太高,因為對那時候的女生來說,讀書是為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況且對那個時代來說,讀得太多,會被認為難以駕馭,會嫁不出去,所以那個年代的女性教育程度多半低於男性,加上那時廣州也沒有實施強制要求全國民都得接受義務教育的政策,彭黃來因此也就沒有讀書上學,一直到18歲嫁人為止,彭黃來都是待在家裡,據她回想起來,那些年裡真的是在「當小姐」,與後來墾荒的生活比起來,算是很輕鬆的。 光復第二年,因為國共內戰,村裡小道消息很多,整個村子人心惶惶,加上光復初期當兵被徵調來台灣的大伯,在家書中多次提及居住在台灣的生活不錯,前景看好,因此當時21歲的彭黃來,就在光復第二年跟丈夫、小叔等四個人一起從廣東搭船到台灣,那時有能力離開大陸的大概都逃跑了,然而彭黃來的兩個兄弟卻沒走掉,被留在廣東。(原先在廣東是賣鹽的工作) 台灣,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西元1946年(民國35年 )~ 在光復初期,從廣東搭船到台灣是一件極度辛苦的事,光是搭船在海上航行就要花上很多的時間,但是對於彭黃來女士一家人來說,為了穩定的生活、安定工作的機會,即使坐船需要花上4、5天,甚至將近一週的時間,也要來台灣。 經過了漫長的旅程,彭黃來一家人從高雄港上岸,踏上台灣的土地。那時正是西元1946年(民國35年)的3月,台灣才剛光復,對彭黃來一家人來說,戰後百廢待舉的台灣就像是一片新天地,一片充滿了工作機會的新大陸。 剛到高雄的彭黃來一家人,只知道要到花蓮找大伯,卻沒錢搭車,一行人只好從高雄一路走過大半個台灣來到花蓮,這件事具體體現了客家民族刻苦勤奮、不畏艱難、不屈不撓努力求生存的精神。據彭黃來回憶那一段艱苦的旅程,一路上需得不斷求借他人屋簷休息,有些人家看這樣一家人辛辛苦苦地舉家遷徙,會相當體貼地提供地方讓他們休息,她還記得在屏東一戶人家屋簷下休息時,那家人好心的送了他們二包米,好在路上吃。 後來,彭黃來一家人終於抵達了花蓮與大伯會合。彭黃來回憶,剛到台灣時,由於是外地人,又是新來乍到,大概都是作些幫人煮飯、做工,打雜的細瑣工作,直到待了一段時間,累積了一些人脈、資源、經濟基礎後,才開始有些比較賺錢的工作。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們抵達台灣的這一年7月,彭女士的第一任丈夫就因為水土不服往生了,那時,彭黃來才20歲出頭。後來,彭黃來去大富一位老師家幫傭,做了7、8年才又嫁給第二任徐先生,是新竹湖口人,夫婦後來育有3個兒子、3個女兒。彭黃來還曾經在豐山村的糖廠會社種過甘蔗,也曾在鳳梨工廠工作過。 到了西元1958年(民國47年),由於溫妮颱風的侵襲,把他們所居住的日式房子給摧毀了,當時媳婦的小孩永光剛出生,而彭黃來自己的小孩卻因此往生了。 天災不只摧毀了居住的地方,還帶走了一個孩子的生命,令彭黃來心疼了一輩子。雖然已經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然而天下父母心,聊到這一段的時候,彭黃來依然極度地不捨和難過。 彭黃妹的孫子永光、美華、美琴都在這間日式老屋出生,後來在豐裡村中山路一帶蓋了新房子,做一些雜貨生意,最小的孫子永明就是出生在這裡,夫家大兒子在大街上賣豬肉、雜貨,最後還開了碾米廠。 每年,彭黃來一家都還有著返鄉掛紙的習俗,會回湖口炎山祭祖、做風水,據說一次都要請65桌,聲勢龐大。近年有機會回去廣東老家看看,哥哥還在老家揭西,弟弟則是在廣州市,發展得相當不錯,已經從華南機械廠退休。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