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顏姝珍(Ipuy Nomin)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編織工藝師顏姝珍(Ipuy Nomin)出生宜蘭縣大同鄉松羅部落,為「伊那哈高流古」工作坊負責人,以文化傳承不是口號而是長期實踐的精神,從事泰雅編織技藝的推廣工作。她回想第一次接觸織布是1996年(民國85年),大同鄉公所請來花蓮縣秀林鄉連美惠 (Yuli Taki) 藝師來教學,當時鄉內還沒有人從事編織工藝,好奇心加上 12堂課的學習與織布結下不解之緣。 織布是傳統泰雅婦女重要的生活技能與社會地位的象徵,為了將傳統泰雅編織工藝傳承,她在1997年(民國86年)成立「伊那哈高流古」(Ina Hakaw Liuq)工作坊。「伊那」在泰雅語為「媳婦」,過去族人彼此介紹或打招呼時會說這是某某人的媳婦,公公名字叫做哈高‧流古,所以「伊那哈高流古」就是指顏姝珍工藝師。之後她繼續進修,在原住民技藝研習中心以3年時間完成中、高級課程與師資班,2005年(民國94年)結業得到師資證,之後以5年時間陸續走訪各部落傳授泰雅編織技藝,看到泰雅婦女接觸編織後,讓她們重新找回過去部落老人家所秉持的生活態度深受啟發,也奠定她以泰雅編織技藝的文化傳承為使命。2007年(民國96年)經友人與部落婦女協力,以「泰雅伊那的家-ngasal ina tayal」獲得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補助,承租一間位在大同泰雅生活館對面的房舍,運用傳統泰雅竹屋工法整修,擴大成為部落婦女往來與學習編織串珠的空間,持續運作了2年因無力再承租而終止。98年度參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駐村計畫,結合大同泰雅生活館辦理教育推廣與策展活動。 後續她的創作以部落新人傳統結婚禮服為主,起因是為么女參加泰雅公主選拔所製作的服飾很受讚賞,2007-2009年間為部落新郎與新娘設計製作10套不同圖紋與款式的禮服,由於成套訂做花費上萬,在多數人無法負擔下,設計製作2~3種尺寸易修改的基本款式作為租用,這作法為傳統部落帶來新的文化衝擊,也促使年輕輩族人思考穿著泰雅禮服,在族人們祝福下完成終身大事的意義。在擁有豐富編織教學經驗,累積許多結合傳統與時尚作品,工藝師顏姝珍將傳統領域走出創新路線,持續致力於原住民傳統編織技藝的推廣工作。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