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建國啤酒廠製麥室、糖化股退休員工童石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1946年進場服務的童石大哥是臺北萬華人。17歲時,經由介紹進到「臺北酒業有限公司」(後改制為公賣局第二酒廠、建國啤酒廠)。首先任職於製麥室,後轉往醱酵部門工作,1951年再調到糖化股工作到1990年退休。 剛進場時童石大哥就被同事們喚作「DOUSEKI」(姓名二字日文發音),曾和研究部長小高治一、製造課長小山靜夫認識。1945-1947年間幾位主要日本技師,包括小高、小山及機械課佐佐木正雄等人,詳細教導了啤酒廠台灣員工管理及生產技術,對於恢復啤酒生產及技術傳承十分重要。 妻子曾在松山菸廠工作,與童大哥認識結婚,生下4個孩子。之後因裁員也進到建國啤酒廠與先生一同在廠裡工作。童大哥回憶到戰後初期,福利並不好,大家都自己準備午餐,直到1950年代人越來越多才有餐廳設置。 童大哥是少數曾在製麥室工作過的員工,也跟我們分享戰後初期的麥芽處理方式。在製麥室主要工作就是要讓大麥發芽。發芽後才能利用麥芽自然的酶在糖化步驟分解澱粉。 早期進廠的進口大麥芽品質不一,常混有鐵釘、石頭、樹枝等雜物,進到製麥室後,要先震盪篩選掉雜物,再浸泡,之後拿耙子翻動麥芽控制適當溫度讓麥芽發根。回憶在製麥室工作回憶時,常常是煙塵很多的畫面。 廠內使用的大麥芽一直都是進口原料。曾聽前輩說過二戰時期,因進口原料缺乏,製麥室乾燥設備被軍隊徵調來製作味噌,持續了4、5年之久。 1966年前,廠裡改直接跟「台灣麥芽公司」購買,不再由廠內自行處理發芽工作。「製麥室」也在1966年拆除改建。 曾聽說「台灣麥芽公司」在台灣試種麥芽過,但因產量不敷成本而中止。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