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新莊文化與歷史:曾素月與李宗益對於文史工作者的看法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新莊文化與歷史:曾素月與李宗益對於文史工作者的看法 曾素月女士出生在新莊區文明里(日本時代舊稱九保)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訪談中表示,她家兄弟姐妹的姓氏有些特殊,父母親是台灣舊俗的「招入嫁出」老大老二姓潘,老三與她則姓曾。 新莊街地勢較高,卻也有過兩次淹水記錄。1963年葛樂禮颱風使得家裡淹大水,她的父母親把飼養的豬隻趕到二樓階梯上,因為擔心豬的腳浸水導致軟腳容易生病。她回憶孩童時期常在大漢溪畔的沙岸上掘取花生呢! 曾女士回憶童年時常到麵線埕(日本時代部落會)玩耍,新莊街上有兩處麵線埕,也有許多與宗教相關的建築,例如:土地公廟、三山國王廟、媽祖宮、王爺廟等。新莊的廟宇位置與其他縣市不同,大多位於大漢溪畔的新莊老街上。建於1776年的保元宮,龍柱是灌模方式做的,因為昔日建廟經費較拮据,後來地方人士的捐贈才得以石材雕刻前殿龍柱。 日本時代的新莊有九個保,每三個保設立一個部落會。曾女士訴說當年渡台的外省籍人士無處可住,只好都暫住廟內、部落會及日式宿舍裡。小時候她會和外省籍孩子們一起玩,常在麵線埕扮演電影中的角色,《七仙女》就是當時最有名的電影。 1996年曾女士參與文建會的史蹟解說員培訓,同年加入新莊文史讀書會(即興直堡文史工作室前身),談到在地文化工作,曾女士認為現在大多數的文史活動多是政府透過外包廠商承辦,而得標的承辦廠商並非當地人且未深入瞭解當地的文史文化,因此整合出來的資訊與在地居民的印象及記憶落差很大。 在新莊從事文史工作多年的李宗益指出,文史工作不宜當作主業,而文史工作需長期持續投入,所以他做一份「正業」,把文史工作當做興趣與「副業」,他也建議年輕人以斜槓角度來身體力行文史工作。 興直堡文史工作室長期耕耘新莊文史田野調查與導覽工作,讓更多民眾認識新莊的過去與現在。他們兩位依然秉持對家鄉濃烈的深情,持續推動在地文史發展,訴說溫馨的新莊故事。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