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三洽水三官宮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三洽水三官宮,位於龍潭區三水里龍新路三和段1050號。建於大正5年(1916)並在民國62年(1973)重建成為目前面貌。三洽水地名由來是因為霄裡溪在本區有三處主支流匯合點。在北部的客家人分布區,以三官大帝作為主祀神的廟宇,比三山國王還要多,桃園臺地上以三官大帝作為主祀祀的廟宇更是全臺之冠,而以三界做為陪祀神的情形更普遍。 霄裡溪是鳳山溪的支流,發源於湖口臺地的直坑尾,西南流到新竹縣境途中,依次有噹滴水溪和番子窩溪在上伯公處匯入直坑溪,為「頭洽」。次有小北坑溪和雞籠坑溪在李屋旁匯入直坑溪,爲「貳洽」。三則是南坑溪與大北坑溪在下伯公處匯入霄裡溪,稱作「三洽」,本區有「九坑洽三水,三洽一條坑」的說法。三官宮的香火源自於輪祀的「三官爐」,祭祀範圍則為舊名三洽水區域,即今龍潭區三水里、三和里。 由於民國40年(1951)兩村分香後,僅存三水村,因此三洽水三官宮實際上已經是村廟。廟宇陪祀神祇有神農大帝與天上聖母。採管理人制,廟內各種活動都由里長和值年爐主、首事等共同負責。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