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食水坑福源祠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食水坑福源祠,位於楊梅區食水坑地區,梅獅路二段232巷內社區。福源祠伯公廟是在民國75年(1986)改建。福源祠有著較多稱號,附近居民多以「食水坑伯公」或「水頭伯公」稱呼,本祠創於清治時期,拓墾先民到本地開拓時,按臺灣先民拓墾慣例,立石為伯公。本地地名客家話稱「食水坑」,頭重溪匯流於福源祠前的一口大水潭,潭下先民挖築圳溝,水份分成七份引進農田灌溉,因此被命名為「七份陂」,伯公祠則設在埤塘的崁上之地,因而福源祠伯公又被稱為「七份陂福德公」,在地客家人並簡稱為「水頭伯公」。傳說福源祠伯公是奉新竹城隍府威靈公所派任,令其作為楊梅區頭重溪區域的守護神。福源祠的廟埕寬廣,建有拜亭和供桌,拜亭並搭建遮雨棚。廟身屋頂馬背雖簡單素樸,卻不失莊嚴尊敬之意。水頭伯公身披華麗袍服,造型為笑容滿面,左配祀「王爺」,右配祀「三太子」,可見在地人的崇仰之情。日治末期本祠曾遭遇皇民化運動的災難,被強行廢除祭祀儀式。戰後因廟宇殘破不堪,經過地方人士協助,於民國75年(1986)改建成現在的樣貌。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