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社角郁德祠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社角郁德祠。位於今大溪區仁善里1鄰19號張家旁,近霄裡社蕭家,與霄裡社蕭家二世祖阿生坟墓頗近,附近住戶有蕭、羅、潘、張等四氏家族,本地是原漢接觸最頻繁之地。在清代乾隆時期的拓墾初期,來自福建、廣東的各個族群拓墾先民,由於水資源不足,常因爭水問題而發生閩客械鬥、漳泉械鬥,隨著耕地水田化後,土地產值增加迅速,經濟好轉後,來自大陸的漢人傳統信仰也逐漸融入凱達格蘭族,霄裡社民和茄苳溪庄、霄裡庄、南興庄等庄民,為祈求五穀豐收,伯公信仰遂成在地文化的主流。 郁德祠是由三面石牆及頂部一石板所打造小廟,由於廟身不高,因而插香時必須蹲下或彎腰。祠廟橫額石刻「郁德祠」,左聯「正隆霄裡地」,右聯「神輔社中疆」,由伯公護祐,霄裡社地的水源豐沛,年年五穀豐登。 本廟是霄裡社最早立祠廟的伯公,原為三粒石頭伯公。拓墾先民認為伯公是掌握一切農作物的主宰,為祈求五穀豐收,自然成為農作生產的重要神明。祠廟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拓墾先民,在族群與聚落間,守護著霄裡社地內的衆墾戶。蕭家、拓墾先民選在自己的土地上另築伯公。經過二百多年的時光,本區域的老人家和霄裡民眾,仍然堅守祖先傳承的伯公信仰,郁徳祠祭祀伯公仍然是在地的重要傳統活動。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