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水圳的重生與再造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後村圳作為農業灌溉的角色已經消失,隨著都市發展成為了人人厭惡的髒臭水溝,甚至多數加蓋成為地下排水系統,從此不見天日,然而隨著現代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舊圳溝的定位也開始改變,以中港大排為例,在漢人尚未開墾時為塭仔川的河道,在漢人水田化運動中成為圳道,在70年代大批工廠與外來人口移入新莊,都市的快速成長超越中港大排的環境負載力,水質逐漸惡化、惡臭,成為都市毒瘤黑龍江。由於近年來世界風行重回自然的親水風潮,將髒臭水溝進行親水化的整治已是世界趨勢,因此2010年台北縣府將大排整治納入縣府四大旗艦計畫中,開始中港大排的重生。隨著中港大排的完工,隨之帶動周邊社區生活質量的提升,成為周遭居民日常休閒的生活場域。藉由中港大排廊道的圳溝再造成功,其案例似乎可讓後村圳的其他加蓋圳道有了掀蓋的機會。然而,儘管有中港大排成功之案例,後村圳的其他圳道與設施仍缺乏相關的規劃、整理,尤以現存後村圳的最大附屬設施沉砂池為例。於近兩年來由於鄰近新開幕的樹林秀泰,迫於開發壓力、產權複雜等因素仍遭到破壞、加蓋,失去了可利用沉砂池做為水圳文化教育的契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