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入蘭官道:草嶺古道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草嶺古道成為清朝入蘭唯一官道,乾隆年間,淡水廳進入噶瑪蘭是採海陸並進,以艋舺為起點,沿基隆河而上,經水返腳、八堵、過獅球嶺,進入雞籠,再循著海岸線繞過深澳,翻越三貂嶺進入蘭地。至嘉慶初期,這條路線在抵達八堵後,便不再循海入蘭,而改由八堵入山,經暖暖、四腳亭、瑞芳、苧仔潭,再越過三貂嶺、過牡丹坑、頂雙溪而至下雙溪。接續入蘭孔道,最初採行嶐嶺古道段,即由鐵路草嶺隧道北端出口〈福隆段〉「制天險」碑額沿溪入山,越嶐嶐嶺(今萊萊),由草嶺隧道南端出口(石城段)「白雲飛處」碑額下山。但是嶐嶐嶺陡峭險峻,迂遠難入,難免風險,行人漸稀,古道漸廢,道光以後便不再以此古道入蘭,而改由下雙溪經魚桁仔,入貢仔寮、遠望坑,翻越草嶺至大里,過北關然後抵達頭城。1823(道光3)年,淡北首富林平侯醵資修葺三貂嶺古道,其子林國華於咸豐年間,接續捐修三貂嶺及草嶺古道之開闢,闢建後的草嶺古道,「修整寬平,行旅往來不絕。」從此草嶺古道正式取代嶐嶺古道而成為淡蘭官道,於是清府便設置兵汎驛站防番,保護行旅安全。草嶺古道的開闢,見證先民拓殖蘭地不畏艱辛,同時也打開了對外經濟窗口,加速宜蘭開發的腳步。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