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稻埕碼頭上原有之唐山帆船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照片為唐山帆船模型,目前放置在大稻埕碼頭,為小於六分之一的模型船。 臺北市政府在大稻埕鄉親請求下,在大稻埕碼頭上擺設約三分之一比例的三帆式近海帆船「䑸」,又稱唐山帆船、中國式帆船、老閘船或戎克船。 此種中國帆船,早在明朝以前,即是中國主要的亞洲海域貿易船,據說當年可航行至爪哇島。前清時期,是臺、閩兩地穿越臺灣海峽的主要船隻。清朝年間,漢人至臺北盆地墾殖初期,唐山帆船可直入靠岸到新莊,促使新莊成為重要河港。但不久後因淡水河水位下降與河道淤積,即無法停泊可渡過臺灣海峽的唐山帆船,因此改停至艋舺,也造就艋舺成為全臺三大港之一。大約在1860年代左右,艋舺也因無法直接停靠唐山帆船,加上頂下郊拚及大稻埕崛起,唐山帆船因此改停大稻埕,促使大稻埕在1870年以後成為淡水河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內河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