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早期「有記名茶」茶葉精製時拔梗作業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照片為早期「有記名茶」茶葉精製過程中,以拔梗機去除茶梗之作業。 一般手採茶菁製成的茶葉,含水量在3-5%之間,即可加壓使之葉、梗分離,或以切葉機加壓使葉、梗分離,篩分後以拔梗機清除大部分茶梗。臺灣最常使用的拔梗機為震動式兩層式,英名為Myddeton Stake Extractor,兩層再各分為上、下層,上層為拔梗層,上有突出的洞,葉片因為彎曲,會被洞勾住而掉落到每層下方之茶葉盛盤的夾層;直的茶梗,會留在拔梗層上方。通常第一拔梗層的洞較小,第二拔梗層的洞較大。茶葉經第一層後,會落到第二層,再拔梗一次。經兩層拔梗層後,已剔除大部分的粗梗,葉片中仍會殘存小梗與少數粗梗。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夾層出口以茶簍盛裝茶葉,拔梗層上方的梗,另以茶簍裝盛。 拔梗機之效能並不十分完全,拔梗後之茶葉,通常必須以人工輔佐揀除殘留的梗與雜色葉。因為梗的顏色與葉片差異很大,現代的製茶作業流程,大致在拔梗後,再以光電選別機選別。當年拔梗機之型制與作業方式,與現今差異不大。照片提供者:阮素芬翻拍自王連源先生提供之照片。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