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工場行腳系列報導三─重要舞台在南洋印度 高砂麥酒的使命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1920年4月17日到5月1日期間,《臺灣日日新報》刊出「工場行腳」系列共5篇文章,依序介紹高砂麥酒工廠所在的東臺北新興工業區、高砂麥酒在島內與海外的經營策略、市場優勢,以及工廠生產製程等。3月底,高砂麥酒已經在《臺灣日日新報》上透露第一批島內生產啤酒將在同年6月出貨,因此這系列文章兼有替高砂麥酒宣傳的效果。 本篇為系列文第三篇,簡述「麥酒戰」即啤酒會社之間銷售商戰的供需結構因素,以及高砂麥酒會社的對應方針、海外市場發展的策略布局。 在高砂麥酒成立以前,臺灣島內的啤酒銷售全部由日本內地的啤酒公司進口,以1919年的紀錄而言,基本上維持著10萬箱上下的進口量與消費量。高砂麥酒的成立無疑會打破以前的供需平衡狀態,高砂麥酒第一期產量原本設定為15萬箱,產能還可擴張至30萬箱,預料將造成台灣島內啤酒市場供過於求,從而引發商界關注的「麥酒戰」。 高砂麥酒會社成立初期的銷售策略,一方面正如本文標題「大展鴻圖的舞台在南洋」,將部分市場定調在中國南部、南洋、荷屬東印度乃至印度的外銷市場,本篇報導刊載時,高砂麥酒工廠的第一批產品尚未出貨,業已與荷屬東印度業者簽訂獨家代理契約。 在臺灣島內市場,各大啤酒會社早已透過地方批發商鞏固銷售市場,後進的高砂麥酒則計畫利用島內自產啤酒的優勢,以品質優越的生啤酒打入島內市場。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