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補城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補城,在清代稱為補城庄,其地名源於嘉慶15年(1810年)清朝將噶瑪蘭納入版圖,委由台灣知府楊廷理籌設噶瑪蘭設廳治理事宜,於五圍之地(今宜蘭市)規劃噶瑪蘭城,因徵用民田,乃撥補奇武荖埔地作為補償,取用民田一甲者,換給埔地二甲,園一甲者換給埔地一甲五分,店地一間換給埔地二分五厘,故名補城地。 日治初期將補城地庄分上補城地、下補城地、里腦庄及里腦社,戰後,補城地改補城村。上補城地位於富農路福聖廟南方,林寶春圳右側的聚落,是以李姓之同姓集村聚落,因地勢較高,乃稱上補城地。下補城地位於補城路北方建興宮附近之集村聚落,為一游姓之姓仔底,本區因地勢較低,乃稱下補城地。至今由於治水得宜,又設水圳抽水站,地勢相對平坦水源充足,以水稻為主的農村景色,地景優美。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