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貯木池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貯木池,另有一稱「松羅埤」,因池內木材大多是台語所說的「松羅」即檜木而名,為1923年(大正12年)建立,為當年以人工開闢的自然湧泉池,約略為長方形。日治時代貯木池有三區10.6公頃,光復後維持園區內一區6.9公頃。貯木池畔旁有羅東森林鐵路軌道遺址、蒸汽火車運木意象和鋼筋混凝土卸木平台,平台為1924年(大正13年)建立,寬約7.8公尺深約6.6公尺高約0.76公尺,面積約51.48平方公尺。貯木工人會操作吊材機將木材放入池中,貯木池內木材切割面會朝上存放,以方便人員行走。貯木池以水泥樁劃分不同區域,由於池內木材長短粗細不一,用貯木樁是為了區隔分類便於貯存管理。 由太平山砍伐的木材經由森林火車載到貯木場後,必須檢視木材身分資料才入庫。一般木材會置於陸上貯木場堆放,優良木材如紅檜、台灣扁柏,多存放在貯木池中,以保持美觀,避免因溫度、濕度變化使木材龜裂損壞,同時木材浸泡水中,原木樹液釋出,也可延長木材使用年限。擔任貯木管理、分類把關、分級檢查材積的人,稱為檢尺員。 園區內貯木池與貯木場是當年太平山木材主要存放處,羅東鎮因此成為當時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之一,繁榮了地方經濟。隨著1982年(民國71年)太平山伐木事業停止,池內已不再有木材堆積盛況。羅東林區管理處為重塑園區內林業歷史空間意象,2006年(民國95年)陸續置入木材,以重現昔日景象。現況貯木池、生態池已成為魚類、候鳥棲息場所,擁有豐富的生態系,周邊並設有全長約1400公尺以榴桉木建造的環池步道,與長約430公尺木屑步道、賞鳥牆與平台設施,見證在地林業的歷史,也增添生態教育的功能,成為生態觀察的最佳場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