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松鶴部落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影像中松鶴部落民宅可見大量泥砂及土石,為2004年敏督利風災,部落旁之兩條野溪發生土石流,奪去許多居民的身家財產,野溪暴漲挾帶大量土石沖進二側民宅。松鶴部落部落位於大甲溪左岸的扇階上,由クラス溪(今松鶴一溪)、リトク溪(Litoku,今松鶴二溪)兩溪沖積並經地盤隆升而成。松鶴舊名「久良栖」(クラス,Kurasu)。原為阿冷社分布地。1912年(明治45年)春,原テンボーラン社(Tenbooran)7戶35人、シラック社(Shirakku)17戶52人移住至久良栖。松鶴亦為日治時期大甲溪道路之起點,東至和平區梨山部落,全長約62公里,主要通過泰雅族和平、南勢、裡冷、松鶴、佳陽、梨山等部落。1906至1914年(明治39年至大正3年),日人「理蕃事業」進入了第二期,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於後期推行第二個「五年理蕃計劃」,設立了山地警察機構,並配合軍隊,積極開鑿山地「理蕃道路」、進攻山區、剿「蕃」焚社與抄沒原住民的槍枝,奠定日本統治山區之深基。大甲溪警備道路前身為白冷隘勇線的巡視隘路,1922年(大正11年)著手開鑿往梨山的道路,1923年(大正12年)3月完工。古道開鑿後連結北方的卑亞南古道,為日治時期臺中州通往與能高郡的重要蕃地道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