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海端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海端(haitotowan)布農語原稱haitotowan,意指三方為山所環繞、一方為開口之地形,其地正當新武呂溪出中央山脈轉向南流,進入花東縱谷之處,宛若兩山間之缺口。 早在18、9世紀間,就有住在東埔的布農族人,越過中央山脈到東部拉庫拉溪流域(現花蓮縣卓溪鄉一帶)尋求新獵場,其中部分族人再南下越過海端鄉的新武呂溪流域建立部落,清代文獻已有新武洛、里瓏山、丹那、大里渡等社名。大正4年(1915)日本警察於今海端鄉公所附近設立海端分遣所,並於大正7年(1918)升格為警戒所。同年官方開始在此對布農族進行以蔗作為主的授產工作,並設置交易所以及療養所,用以掌控山地與平地產物交易,並對歸順者提供醫療服務。 大正13年(1924),官方以原本居住在警備線外海端社的 9 戶人家每日往來甘蔗園耕作、路途遙遠等理由,與網綢社三戶共同形成移住集團,遷至海端警戒所附近居住,並為之興建家屋、共同浴場、共同便所、共同水道等,乃形成今日聚落之雛形。本部落為鄉公所、戶政事務所、農會辦事處、郵局、海端國小、衛生所等機關所在地,東以台2 線省道與關山鎮西庄為鄰,原「海端」之名實指此地而言。民國 85 年年底全村共分 1 鄰,275 戶,人口 1,439 人。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