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東引的運補記憶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當年運補外島的船隻有兩種型式,2字開頭的是戰車登陸艦(LST),稱為補給艦,能載人也能運貨;5字開頭的是人員運輸艦(AP),稱為交通船;LCM則是作為登陸艇,在大型軍艦無法靠泊的情況下,讓錨泊在外海的大型軍艦得以將物資及人員裝載接駁上岸。每個月有三個航次,平均10天開一趟船,若開補給艦,同時會有四艘船,分別運補東引、南竿、北竿和莒光島,開船時旁邊還會有驅逐艦在護航。到岸時,海軍補給艦的船首已像門扉般往左右開啟,一道鋼製跳板如古城門吊橋般垂下。補給艦的船艙裡全裝滿了水泥,一陣又一陣的水泥灰塵,隨著一輛輛載滿水泥的軍用卡車飄出船艙。我們貼著艙壁兩側往裡面跑,直到遇到一堵由載滿水泥袋的棧板疊起而成的高牆為止。在這堵高牆至少十公尺、幾乎快抵到船艙頂的水泥高牆前,有兩輛被稱為「豬哥」的堆高機,一左一右用貨叉叉起棧板。迴旋半圈,將滿載五十包水泥袋的棧板送上軍用卡車的車斗。士兵們每四人一組,貼著左右艙壁站著,專注地盯著地上,一旦有水泥袋從棧板落下,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衝上前,兩人合力抬起五十公斤的水泥袋,用力甩上卡車。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