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茄苳王公廟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茄苳王公廟位於彰化市茄苳里,地處大肚溪下游,屬於自然神崇拜,主祀茄苳聖王,聖誕日為農曆八月十四日,配祀神為天上聖母(南瑤宮老五媽)及開臺聖王,龍邊奉侍觀音菩薩,虎邊奉侍福德正神。大殿兩側牆堵上蘊含豐富裝飾藝術,且在廟宇龍邊,更可看見天上聖母所降之詩句:菩薩請入中,龍兒鳳女來,濟世渡佛心,神威十方傳,茄苳王廟顯,一氣登三界。廟體後方,有棵老茄苳樹,在彰化縣內是唯一,一棵登錄在彰化市的珍貴老樹,樹齡預估300年,樹高12.43公尺,樹圍9公尺,樹冠面積更達333.45平方公尺。 茄苳王公廟於茄苳路旁,早期居民前往大肚時,定會經過此處,因此茄苳路為當時主要幹道之一,故每年大甲媽祖徒步進香時,定會在此停駕休息。茄苳王公廟,廟後老茄苳樹的樹幹上,更綁上台中市西區均安宮贈送之紅綾且與台中市大里區的茄苳樹王公廟,有著互相前往會香的聯誼活動,可見與均安宮及大里區茄苳樹王公廟,互動頻繁。 據該廟「本宮沿革」碑所述,原廟址在茄苳里茄苳莊40之1號,坐西朝東,在茄苳路旁可通往市區,交通方便。早期彰化地區時逢遭受洪水侵襲,便有一株茄苳樹苗隨溪漂流,在此廟地扎根為家,因土地肥沃,不多時,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樹蔭下為當地居民休憩之地,因屢現神蹟,且居民受自然神崇拜影響,於清朝初期,以在茄苳樹旁建立小廟,開始對茄苳樹進行膜拜及祈禱,後因所歷年代久遠,逐漸成為居民信仰中心。居民為感念茄苳聖王庇佑之恩,於民國七十三年由地方紳士陳有福、羅榮、林火章、吳結專、吳宋、林金松等人發起廟宇重建,將原廟宇擴建,廟體結構採用鐵筋水泥及大理石之建材,使現今廟宇有著莊嚴崴峨之新貌。 茄苳王公廟,在當地有著諸多傳說,其一,相傳嘉慶君遊臺灣之時,路過此地,因疲憊不堪,便在茄苳樹下落腳停歇,見樹似有靈性般,停歇不久便精神振奮,樹有功於帝,便特封茄苳樹為茄苳聖王,故茄苳王公廟,內殿的茄苳聖王金身,頭戴官帽,以示神格崇高。其二,據傳某年茄苳王公聖誕日,廟前驚見一戲班為茄苳王公酬神祝壽,不料卻未聽聞有人請戲班來酬神祝壽,當時居民頓然起悟,定是茄苳王公下凡親自去請戲班前來祝壽。其三,早期日本政府意識到臺灣時常遭遇水患的問題,並在大肚溪耗時了9年期間,進行治水工程,由此可見此處,時逢災遇水難,據傳每逢水患即將發生時,老茄苳樹會亮起紅光,提醒居民水患將近,讓居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避難。其四,依照臺灣傳統禮儀的說法,小孩在未滿16歲之前,會較容易受到驚嚇及難入眠,讓長者較難扶養,故會讓當地信仰中心的主神收為契子,以求好照顧。在茄苳里中,也有此作法,居民會讓小孩當茄苳老樹的契子,希望透過老樹的神威,樹蔭萬里,都可以照顧到茄苳里的子子孫孫。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