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石門水庫移民聚落─觀音草漯移民新村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觀音草漯移民新村,位於觀音區草漯里忠孝路濱海端(原桃園縣觀音鄉草漯村18鄰),是數個石門水庫移民村中最早遷入的聚落,遷入的時間約為1957~1963年(民國46~52年)間。第一批遷入29戶,後期有7戶再安置進來,合計有36戶。 依照流程規定,移殖戶先經過抽籤決定移殖區位置並興建房舍,辦理完耕地貸款後,再抽籤分配耕地。部分移殖戶的配租耕地,因整地困難,水源不足,在難以耕種的狀況下,自行將房屋及田地出售。也有因不符合移殖資格(原耕地面積過小,無法參與分配土地房舍),而向原移殖戶購買房屋或土地的案例。 部分農地因地勢較高,並處於水源管線末端,灌溉不易。移殖戶為了改良土壤利於耕作,會在耕地表層挖除一層砂土,一來降低農地高度,便於引水灌溉,再將原本含沙、鹽成分高的土壤予以清除。為了克服臨海耕地土質的問題,移殖戶經過數年的養土引水,逐漸形成耕地的規模。當時主要農作物仍以稻米為主,有時種植花生、玉米、甘藷及西瓜等季節性農作物,或另種植蔬菜以及養些雞、鴨、鵝及豬隻等牲畜來增加收入。 早期政府為美化移殖區之移民成果,特選定此區為示範場所,初期設置警察所、村辦公室、樹林衛生室、灌溉井及灌溉渠道等多項公共建築。官方本欲在此設置小學一所,但因樹林新村移殖戶抗議,而改設置在樹林新村。2020年訪查現況,村辦公處及警察所早已因火災燒毀,只剩下登記為歷史建築的衛生室。 此區有土地公廟一座,名為「新興宮」,是從石門水庫新柑坪淹沒區遷移過來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