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增柱法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SA_
展品描述
技巧嫻熟的大木匠師,經常利用柱位的增減挪移,在空間運用與結構力學上靈活搭配取捨,以達到空間理想配置或美學上變化,常見的柱位技法有移柱位、減柱法、增柱法。 臺灣傳統寺廟建築的增柱法首見於1878年(清光緒4年)重建的彰化元清觀,通常在次間增加一柱,來撐住歇山頂的側面山花牆,這種作法可使歇山頂造形更靈活。 陳應彬所建的臺中樂成宮大殿亦採增柱法,以支撐山牆。樂成宮最大的特色卻是正殿,正殿與前殿一樣寬,都是三開間,但為了支承上簷屋頂重量,在次間又增加一排柱子,因而轉變為五開間,事實上殿內的柱子增多了。所幸殿內左右增加「暗厝」,也具備強化結構之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