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貢寮水牛與人的生命故事-石壁坑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h2><strong>牧童與水牛的快樂時光</strong></h2> <p><img src="https://dcm.s3.hicloud.net.tw/new/image/2021-11-29/92e9a15d-78dc-4481-92eb-77c377273251/7c2041c4-6a21-433c-9eea-189326250e4c.jpg" style="width: 378px;" class="fr-fic fr-dib fr-fil"></p> <p>石壁坑的主要作物是水稻,耕牛是水梯田種作不可或缺的勞動力,放牛、餵牛、牽牛自然就成為孩童時期協助家中農事的基本工作。在14歲離家出去念高中之前,我都堪稱是放牛的孩子,那段與耕牛一起度過的歲月,有著滿滿的回憶和感情。</p> <p>我家的牛喚為「牛母」,其實就是台語的母牛。是一隻兩角周正、面相秀氣、有著長長睫毛、大大眼睛的台灣水牛,個性溫和,穩定度高,對於農耕技巧也非常熟練。牠的氣質與特性和我父親非常搭配,阿爸工作不疾不徐,一人一牛合作無間,不會像一些暴躁農夫用責罵或鞭打來加快牛隻工作速度。田間只會聽到他平和的發出各種號令,而牛母也都可以配合得很好,老爸說一頭牛做的工作比三個男人還多。</p> <p><strong>水牛吃飯皇帝大 </strong><strong>小牧童隨侍在側</strong></p> <p>牛要吃很多草料才會飽。鄉間四季耕種土地各有用途,可供放牛的區塊會因種作而異,餵牛方式也會隨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春、夏間,田裡有水稻生長,牛隻不用工作,但可以覓食的範圍變小,這時,通常是牽著牛隻沿著鄉村路徑讓牠吃草,野草茂密,到處都是食物。只是,靠近水田或菜園時,牛繩要緊牽在手,因為稻葉或番薯葉對牛來說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往往會花幾個小時,牛才就這樣沿途慢慢吃食來填飽肚子,對放牛的小孩來說,這段陪牛覓食的過程可以很無聊,也可以很精彩。我最常做的事是看學校借回來的故事書,或是胡思亂想編故事。</p> <p>盛夏割完稻後是牛和放牛小孩最快樂的時光。割過的稻頭很快冒出再生稻葉,那是牛最愛吃的草料,整片水梯田都收割後就是水牛最佳的放牧場。這時會用長長的牛繩,一端繫著牛鼻,一端綁著一根木樁,只要把木樁釘入田埂的泥土裡,牛隻就會在一個範圍內吃田埂的草或田間的稻葉,半天去更換一次木樁位置,就可以讓牛隻吃飽飽了。這時放牛的小孩會在溪裡撈蝦、抓蟹,快活地度過剩餘的暑假。</p> <p>入秋後開始要犁田、翻土,是耕牛忙碌的季節。這時,牛的草料要靠人去野地割取,割好整捆挑回,讓牛在早晨上工前、中午休息時、傍晚回牛欄休都有得吃,割牛草就是這個季節小孩跑不掉的差事。</p> <p>冬天水田都翻得光溜溜,路邊雜草也因低溫長得很慢,住家附近野地能提供牛隻直接吃食的野草不多,放牛的小孩假日要上更高的山林去割菅芒草,一個假日就為接下來的一週做準備,不足的再搭配乾稻草。但我家牛母有點挑食,不太愛吃乾稻草,所以,在假日割好新鮮草總的壓力,一整個冬季都不能解除。</p> <p><strong>水牛照顧了全家人的生活</strong></p> <p>入秋後,農夫開始用犁翻土,把稻頭和雜草翻進水田間漚著,這個工作對牛來說非常吃力,又黏又深的田土靠犁頭翻動,常常讓耕牛氣喘吁吁,一趟一趟來回走動,幾甲地翻完,農夫沒有牛是絕對辦不到的。並不是犁完一遍就好了,還得用刈耙再次把土塊切碎,然後用手耙再拖過一回,把沒爛的草枝攔起,最後還要踩一遍碌碡,把田土輾均勻,也就是說每一區田面來來回回相同的位置至少要走過四次,才算完成,我覺得應該都可以從宜蘭走到高雄了。所以耕田期間我爸對牛特別溫柔,我們割草備料也要特別勤快。</p> <p>母牛生小牛也是巨大貢獻。一隻小牛長到青少年階段賣給牛販,價錢高的時候會超過萬元以上,這在農家是很大的現金收入,可能是農夫一整年都賺不到的金額,母牛奉獻的不只是勞力,還有現金。</p> <p>曬乾的牛屎是重要的肥料來源。以前,每天晚上要牽牛回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把牛糞留在牛欄內。累積一段時間,鏟出曬乾、搗細、過篩,就是很好的肥料。牛是大型草食性動物,糞便量大、不臭,在化肥興起以前,牛屎糞是農家必備的資源。</p> <p>新鮮牛屎在石壁坑還有一個重要用途:用來修復準備曬穀子的稻埕。土埕經過一整年的日曬、雨淋、牲口踩踏,難免千瘡百孔,稻埕在曬穀之前,要先塗上牛屎修復,像敷臉一樣。把新鮮牛屎放入桶內,一般適用尿桶,加水攪至適當的濃稠度,用瓢子舀出,潑灑在稻埕上,用竹掃把將牛屎均勻塗抹開來,這時,牛糞內細致的草纖維會滲入泥土表層,乾了之後,把多餘的牛糞掃掉,整個埕面就會堅實光滑,不容易掉屑,曬出來的穀子才不會混雜土屑、石粒,讓稻穀的品質維持更好。</p> <p><strong>小牧童尋牛記</strong></p> <p>放牛小孩最怕的就是牛不見了!牛怎麼會不見?通常是釘木樁在野地或田間放養時,牛繩沒接好,或者牛繩斷了,牛隻就跑掉不見了。</p> <p>放牛小孩都練就一套柯南辦案的能力,從牛隻失蹤的原點開始偵查:看牛腳印的方向,可以判斷牛往哪個方向走;依草叢上沾黏的泥巴乾溼程度,可以推測牛隻經過此處大約是多久以前;從鄰近最吸引牛隻的田園或菜園先攔阻,如果沒有發現牛隻闖禍,就先安下一半的心。</p> <p>找久了總會找到,有時是在陰涼的雜木林裡,有時是在另一處野地,比較慘的是在無人的番薯田或稻田,發現正在大快朵頤的牛隻,最慘的是找很久都找不到,但鄰居已經牽著闖禍的牛到你家去狀告老爸、老母了。</p> <p>弄丟一次牛會在內心留下一個面積頗大的陰影,成為放牛小孩無法迴避的隱然焦慮,有時還真的成為夜間睡覺的惡夢嚇醒自己呢</p> <p><strong>與水牛一起過節日</strong></p> <p>牛是農家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某些年節牛也會參一腳。</p> <p>我家立冬會給牛吃加了米酒的番薯漿,算是替牛進補。牛很喜愛番薯漿,煮熟的番薯加水捏成糊狀,放在水桶中,牛會一吃而盡。但加了米酒,牛就不那麼愛了,所以要用竹筒才能灌入牛口,這和小孩被逼捏著鼻子吃中藥燉補差不多。</p> <p>冬至是牛的生日,人吃湯圓,牛也要吃湯圓。我們會給牛母吃甜湯圓,黏黏的湯圓塞進牛嘴內,牛會搖頭晃腦露出奇怪表情,用一些特殊角度才能吞下去,看起來很好笑。牛也許不愛湯圓,但,這是農家的心意,如果再加上一桶番薯漿,那也就大快牛心了。</p> <p>農曆年正月初一,在我家早起牽牛出牛欄去尿尿的小孩,可以得到一包炸棗。除夕夜我常常立志要當早起的那個人,但通常起床就發現牛早出欄了。聽說有的人家是發紅包一個,這聽起來比炸棗有吸引力多了。</p> <p><strong>放牛小趣事</strong></p> <p>最好玩的是野炊。帶著舊鍋具和兄姊一起到野外放牛,起火堆,煮鹹粥,用折成三角形的月桃葉舀起熱粥,稀哩呼嚕喝下去,那是童年歡樂滋味的極致。</p> <p>看哥哥騎牛好神氣,一個人放牛時,我也想如法炮製。七、八歲的矮小身形爬不上牛背,只好利用路邊地形的高低差,從高處往牛背上跳。跳是跳上去了,但牛背好寬,短腿在牛背打成「一」字形,根本無法夾緊牛肚,短手也無處可抓,情急之下抓牛脖子,脾氣再好的牛也不能忍受這樣的事,一生氣回頭怒頂,我就直接掉到坎邊草叢裡了。從此,再不敢騎牛。 台灣水牛的尾巴末端是濃密的毛髮,用來甩動趕走蚊蠅。帶著自然捲波浪狀的牛尾毛,是我兒時心目中美麗的幻想。彼時,阿母怕我到學校染到頭蝨,堅絕不讓我留長髮,偏偏我就覺得長髮等於漂亮。偶爾在牛母飽食反芻、心情很好的時候,我會快速拿起牠的尾巴,讓末端美麗的毛髮垂在我的耳際,幻想那是自己綁著漂亮的雙馬尾。</p> <p>不同人家的牛隻相遇會互看不順眼而對峙,男孩子們有時會故意牽牛相觸。很神奇的,牛隻個性常會和主人相近,主人好鬥,通常牛隻也會霸氣十足。水牛相觸其實很可怕,長長的牛角如果纏在一起,拉都拉不開,萬一牛角斷裂,據說也會有生命危險。小時候遠遠看到有別家的牛隻,膽小如我,就會先牽著自家的牛閃離。慢慢的,我想我家的牛也逐漸成為一隻畏於相觸的膽小牛了。</p> <p>和水牛一起度過的歲月是純樸年代的豐厚時光,當時可能很想擺脫時時困住我的牛母,但歷經半世紀後回想,卻是無比富饒的生命經歷。</p>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