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貢寮的牧牛人-牛耕文化傳承工作營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新北貢寮山區的水田,順著山勢開墾,梯田面積大小不一,也因地勢與終年蓄水的田區,農耕機械不易移動,以致插秧前的整地犁田以及收割後的翻土,很多時候山上的農人還是仰賴水牛,而農人則是運用傳統山林飼育智慧,照養著牛群,百餘年來,貢寮地區的牛耕文化始終持續的流轉。 有次長輩跟我們說,跟水牛一起工作的老照片有什麼好找的?你現在去拍還不是一模一樣的,所以300年前跟先民一起到來開田、墾地、耘田的役用水牛相關技術貢寮都還在運用?內心十分驚喜,百年的耕牛文化彷彿時光凝結在貢寮桃源谷步道下方的內寮山村,「內寮」的意思,大概就是「遠的要命王國」,跟隔壁區的辭職嶺有得比拚,過往因為交通不便,採購與謀生不容易,也因此持續地耕作水稻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現在則多是為了家人自用以及守護水梯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這次工作營我們邀請當地農民蕭春益大哥為耕牛技術傳承的主講師,他們家族目前是桃源谷(大牛埔)最大的水牛放牧戶,在這兩日的工作營,近距離與水牛一起工作,牽牛的眉角、犁田工具的種類、如何鞍上工具、如何互相搭配犁田、水牛在山林食草種類怎麼看,學員都有相當多的機會實作練習,此外水牛其實也是重要的導師,熟稔農務的水牛,反而會教你怎麼耕。 然而這次工作營除了耕牛技巧的傳承外,更多的期待是在重拾與水牛伴生的生命記憶,我們是如何去深刻理解與觀察另一種生物的神情與姿態,從牠的耳朵顫動、足腳的移動步伐、身軀體態的些微差異,我們察覺牠的情緒與健康狀態,而調整合作互動的模式,按著歲月時序遷移放牧,辛勤的牧牛人背除草機拿柴刀,配合環境物候管理放牧地,確保長出來的草都是水牛愛吃的,跟著阿伯阿嬸去巡牛,聽他們聲聲呼喚牛群,手掌輕輕拍著水牛的頭。 雖然台灣過往普遍與水牛共生共好的記憶漸被遺忘與丟失,期待更多夥伴的加入,將牛耕文化知識系統與技能持續地在人群中傳承與實踐,延續人、土地以及水牛的故事。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