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鵝鑾鼻神社
圖片授權聲明 PDM
展品描述
1.《臺灣寫真大觀》編號82之黑白照片,影像內容為屏東恆春的鵝鸞鼻神社,鳥居是以鯨魚骨所建,相當特殊。 2.照片左側貼有說明文字:「(82)鵞鸞鼻神社 (高雄州下) 帝國極南の高雄州恒春郡の一角燈臺で有名な鵞鸞鼻にある。御神體は臺灣神社竝びに琴平神社の御分身に係り昭和四年時の遞信部鹽原庶務課長の發議により遞信職員の献金三千餘圓で建立、同年十二月八日鎮座祭を營まれたもので爾後その日を例祭日として居る。グロ張りの鯨骨の鳥居は附近を漁場とする東洋捕鯨會社の寄進として一異彩を放つて居る。附近一帶は臺灣八景の一たるだけ頗る景觀に富み有名な下村海南氏の黑潮の歌碑もその傍に在る。」(譯:在帝國最南端的高雄州恆春郡一角是以燈臺聞名的鵝鑾鼻。祭神是臺灣神社與琴平神社的分身。昭和4年由遞信部鹽原庶務課長提議、遞信部職員捐款3千餘圓所建立,同年12月8日舉行鎮座祭,之後把那一天作為定期的祭日。張著怪形的鯨魚骨鳥居是以附近作為漁場的東洋捕鯨會社所奉獻,成為特色。其附近一帶是臺灣八景之一,著名的下村海南的黑潮詩碑也在旁邊。) 3.在日治時期,鵝鑾鼻是整個日本帝國領土的最南端,特別是鵝鑾鼻燈塔更是蘊含帝國南進的象徵,因此乃有設置神社的想法。1929(昭和4)年,由臺灣總督府遞信部庶務課長鹽原氏,發動該部職員捐獻三千多圓所建立,於同年12月8日舉行鎮座祭典。鵝鑾鼻神社所奉祀的神位,是由臺北圓山的臺灣神社以及四國琴平神社分身而來。由於鵝鑾鼻附近為重要的漁場,因此有捕鯨漁民奉獻鯨魚骨作成的「鳥居」,乞求神明保佑。日本戰敗後,臺灣各地的神社大多被毀棄,或是改建作為其他用途,如忠烈祠等,鵝鑾鼻神社的命運亦相同,只留下鵝鑾鼻燈塔繼續為往來的船隻指引方向。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