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孫大川先生舊居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下賓朗12鄰6號-「孫大川先生舊居」 本老建築為位於臺東縣卑南鄉下賓朗部落下賓朗12鄰6號的「孫大川先生舊居」。下賓朗(Pinaski)部落為臺灣原住民族卑南族八社中規模較小之部落,但卻也是文化保存較完整的部落,而孫大川(族名Paelabang danapan)先生為國內外知名學者、作家,更曾擔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與監察院副院長等政府要職。其舊居位於部落主入口處右側第一排,於昭和11(1936)年所興建,由孫先生之姨公公孫三元(Samukuwan)承接並由部落文化記憶重要傳承者孫貴花女士(Tivitiv,1912-2018)(孫大川先生之母)長期居住使用,具有重要之歷史價值與保存意義。 「孫大川先生舊居」(現況門牌號碼為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下賓朗12鄰6號)。據現況所保存之始建當時棟札資料顯示本屋上樑於1936年(昭和十一年)12月14日,完工至今已有85年的歷史。創建當時家主為現任屋主孫大川先生之姨公公孫三元(Samukuwan)先生。據口述訪談資料顯示,本屋為日本殖民政府為獎勵孫三元協助道路建設(即現在賓朗路綠色隧道)所興建贈予之家屋。棟札上寫有家主姓名為サムゴソン(即Samukuwan之片假名音譯),上樑當時年齡為56歲,而負責本工程的大木匠師(大工棟梁)名為黑木政次郎。 下賓朗原名為Pinaski,在卑南族語有「上坡」之意,部落原位於iruma’ 處(其所在區域位於部落現址東南側不遠處),大正五年時當地發生大火,在日本政府督導下將部落往西北遷移至現址處,當時部落即在孫三元的領導下進行土地的分配、重劃與道路及水溝之建設。 本屋為一層樓磚木構造建築物,意即外牆採磚構造,屋架與內牆為木構造之建築物。依現場痕跡初步判斷,除兩側後期所建造RC平屋頂房間外,建物之中間段應即為初建時期之舊屋,本屋現況室內建築面積約32坪(106平方公尺,不含車寄等半戶外空間)。扣除兩側增建之房間與前側之簷廊,原貌室內約僅20坪。其平面形制推測與日人所推動之「改良蕃屋」政策所興建的「三室平入型」蕃屋形式有所關連。另外據口述資料指出,本屋所使用之木材與石材雖均產自臺灣,但曾送往日本加工後再運送回來興建而成。現況屋面為水泥瓦(表面塗刷紅色漆),據屋主口述表示,早期原貌應為亞鉛板(鍍鋅鐵皮)屋頂。 本屋與部落發展歷史息息相關,其興建過程為綠色隧道道路興建史之具體見證。居住其中之三代人物中,孫三元(Samukuwan)先生為日治時期下賓朗部落重要頭人與領導者,孫貴花(Tivitiv)女士為部落文化記憶之重要保存與傳承者,而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先生則為當代原住民族重要作家、政治人物與思想領航者,本建物文化價值的獨特性,不言可喻。另外,此屋為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原住民既有家屋改善之具體案例。與其它案例相較,其形制、材料使用雖有共通特色,但細部中亦呈現出因應不同民族之既有條件、生活慣習所呈現之調整,值得加以保存研究。 有鑑於本屋對於家族與下賓朗部落之特殊意義與紀念價值,孫大川先生決定將此屋修繕後繼續做為部落文化傳承之處所。除私人與家族與部落文化傳承使用需求空間外,藉由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計畫之資源挹注修復後亦計畫開放部份重要空間供一般民眾參觀使用。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