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八斗子官礦、雞籠港交通位置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八斗子官礦與雞籠港的交通位置圖〉,創作時間應為清治末期,位置圖上勾勒出雞籠港(今之基隆港)港灣的粗略輪廓,並標註牛稠港的位置;由於尚未經過日治時期的築港工程,此時港灣岸壁皆還曲折,港灣中的鱟公、鱟母島仍在。     開挖官礦的歷史背景,乃清朝治理雞籠(今之基隆)期間,自從太平天國之亂平定後,為了興建船廠、造艦、建立海軍基地,乃興起開採臺煤之議。福建船政局特地派遣洋礦師等赴臺調查,經認為官營採煤可行後,即積極推行。     八斗子官礦,即為清國井,為臺灣第1座機械化官礦;最終卻以失敗收場,其原因有5項:     (1)清朝朝廷雖已有外籍顧問,然而沒有當地礦坑的實際數據、資料、圖表等,難以實質評估採煤計畫。   (2)未建立從礦場降炭至基隆碼頭的便捷通路,造成採煤成本過高。   (3)管理人員素質過低。   (4)當時劉傲的煤務主張雖好,但未得到上司、部下的支持。   (5)當時從事煤礦工作人員,均係低學識之勞動者。由於具有技術者少,以致機器的保養維修、汰舊換新不繼。     於是,臺灣第1座機械化直井,終被廢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