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聖帝廟男科第39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舌強解語睡無音,足軟難行厥小陰。氣不調和腰骨硬,(水+頁)當立誓急修心。 上肉桂五分、菖蓉五分、熱地五分、五味五分、山朱五分、附子五分、茯苓五分、麥冬五分、九節菖蒲五分、吧戟五分、石斛五分、遠志五分、薄荷葉七片。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二碗煎六分、渣一碗煎五分。 肉桂和附子,可溫陽散寒。菖蓉是肉蓯蓉,吧戟應是巴戟天,兩者同是補腎陽、益精血。熱地是熟地,能補血,治心悸失眠。五味可增強體力及固精。山朱(山茱萸)在肝腎陰虛狀況常用。茯苓健脾祛溼,促進消化吸收能力。麥冬治肺陰不足引起的口乾咽乾、咳嗽,石斛也可治口乾煩渴。九節菖蒲開竅祛痰,多夢健忘、胸悶噁心可用。遠志失眠健忘和癲癇都有效果。薄荷葉能清利頭目。本方主要補脾腎陽,常見身體發冷、久瀉久痢、腰膝痠軟。 本首藥籤出自「大溪普濟堂」。百年前的台灣,醫藥發展與資源遠遠不及今日發達,先民們身心不適時,除了求助鄉野郎中,也常會到宮廟請求神明指引或慰藉。日治時期的大溪名醫林長春(1906-1976),有感民眾在醫療上的諸多不便,於是參照古籍醫書名方,編設「普濟堂男、女二科」各一百首藥籤,提供信眾在病痛時前來拜神、求取藥籤,並依籤上藥方,買藥治療。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