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聖帝廟女科第86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經水漸絕,四肢孚腫。小便不通,頭目暈眩。 川椒八分、甘遂八分、六汗八分、石膏八分、附子八分、郁李八分、牽牛八分、靈脂八分、當歸八分、吳茱八分、玄明八分、菀花四分、膽草四分。爐丹一包,化單合水一碗二煎六分、渣水一碗煎五分。 川椒和附子可溫散宮寒,甘遂、牽牛(即牽牛子)、菀花(即芫花),可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濕,當歸、吳茱(即吳茱萸)、靈脂(即五靈脂)可行阻滯之瘀血,郁李(即郁李仁)利水消腫,六汗(即續斷)補肝腎之不足,玄明軟化體內積滯,使之容易排出,石膏、膽草皆有清熱作用,若體內有些發炎症狀便可起到效用。此方溫通氣血,合併治療積滯及發炎反應。「爐丹」則是指香爐中的香灰,但由於現代線香生產過程會加入有機溶劑和其他添加物,因此不宜食用。 本首藥籤出自「大溪普濟堂」。百年前的台灣,醫藥發展與資源遠遠不及今日發達,先民們身心不適時,除了求助鄉野郎中,也常會到宮廟請求神明指引或慰藉。日治時期的大溪名醫林長春(1906-1976),有感民眾在醫療上的諸多不便,於是參照古籍醫書名方,編設「普濟堂男、女二科」各一百首藥籤,提供信眾在病痛時前來拜神、求取藥籤,並依籤上藥方,買藥治療。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