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基隆漁民在大沙灣牽罟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基隆漁民在大沙灣牽罟」照片,由日治時期人所拍攝,拍攝時間為1921年(大正10年),拍攝地點在基隆的大沙灣。畫面中,眾人正在大沙灣岸邊,同心協力拉繩,使勁將罟網拉上沙灘。     牽罟,為傳統漢人移民擅長使用的地曳網。清廷治臺之後,北臺灣逐漸被開發;至1723年(雍正元年),基隆地區始有漳州人由八里坌、經金包里,移居於基隆牛稠港虎仔山腳,從事漁撈。大沙灣未闢建碼頭之前,原是一片沙灘,附近住民每逢漁汛季節,會利用牽罟漁法,來捕捉漁獲物。     牽罟的活動,全臺都有,是一種早期的漁法,其方式為沿海居民分派人手,全天候守在海邊,發現魚群出現時,便以竹筏或舢舨,火速出海,撒網包抄魚群;留在岸上的人,等舢舨驅趕魚群入網後,再同心協力拉繩,使勁將罟網拉上沙灘。由於參與人員只要出力,便可排隊分一份漁獲,因此在基隆就有「牽罟倚繩就分魚」或「牽罟倚索就分錢」等俚語流傳。     由於基隆沿岸地區,沙岸不多,而且沙岸規模都很小,所以,牽罟並未在基隆廣為運用;而隨著現代漁業技術的引進,加上築港工程填築、建設,基隆沿岸地區,已不見牽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