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臺北高等學校校景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臺北高等學校的校旗、校徽及本館和講堂全景,以及第四任校長谷本清心。 臺北高等學校校徽由畫家鹽月桃甫以芭蕉闊葉及椰子樹葉尖所設計,因此又稱為「蕉葉校徽」。其中代表的意義包括:1.椰子葉:勝利、正義、向上。2.三角形:平等、安定、進步。3.三角的頂角:真善美、科學藝術宗教、教育道德體育之不偏的理想。 本館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係設計與監督,神戶組負責施工。建築造型為近世歌德式,施工時往下挖掘四呎六吋,整體基礎為鋼筋混凝土造,外部貼附北投窯業會社所燒製的面磚,正門玄關採用七星郡士林庄所產的硬質板石,所有木造窗戶皆使用臺灣本島所產的扁柏。該建築於1927年(昭和2年)4月20日動工,1928年(昭和3年)11月7日竣工,總建坪約427坪,包含三層樓共約有1082坪的使用面積,係作為最重要的行政中樞。建物內除了一些教學空間外,還規劃有很多的行政單位。依照1930年代中期的臺北高等學校配置圖來看,此建築內的使用狀況後來有些更動,例如三樓的部份,除了地理歷史教室與教官室外,大部分空間是作為圖書閱覽室、圖書課與書庫使用。 臺北高校時代的這座講堂,作為全體學生集合的室內講堂,是以容量能容納尋常科各年級共四個班,以及高等科三個年級各四個班共十二班,總和共十六個班的學生與老師總數來設計規劃。此講堂於1928年(昭和3年)10月16日動工,1929年(昭和4年)6月30日竣工,總建坪約249坪。整棟建築物主要的空間就是前方的舞臺,以及以U字形環繞的室內座位。講堂內在舞臺的後方,還有天皇的「御真影奉安室」,並有一個「大谷金庫店工場製造」的保險庫,存放「教育勅語」,可說相當特別。此建築形式屬於近世歌德式,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與監督,米重和三郎具名負責施工,如今仍作為禮堂使用。 第四任校長谷本清心(1881-1944),日本高知縣人,1907年擔任臺灣總督國語學校教授兼中學校教諭,1908年免去國語學校教授職,專任中學校教諭,1911年擔任廣島高師教授,1925年擔任臺北高校教授兼教諭,1928年6月-1930年8月在外研究員(德英美),1931年(昭和6年)擔任臺北高等學校校長,於9月12日就任。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