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愛河名稱沿革考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文目的為探討愛河6度更名的始末,並試圖釐清對於愛河名稱沿用的相關問題。 17世紀時期,在現存可知的古地圖中尚未標示名稱。清治初期,根據《鳳山縣志》、《續修鳳山縣志》,被稱為「硫磺港」或「硫磺水港」,為愛河的某一河段;至清治後期,《鳳山縣採訪冊》則記載為「船仔頭港」、「田尾港」、「龍水港」以及「鹽埕港」。日治時期稱其為「打狗川」、「高雄川」、「高雄運河」。戰後時期,政府來臺後沿用「高雄川」之名、後稱為「高雄河」。1949年,記者誤稱其為「愛河」,後遂沿用之。1968年,為向蔣中正及宋美齡祝壽,由市民建議,經市議會通過,1970年愛河更名為「仁愛河」。1991年,市議會順應民意,再將河名改回愛河。 從上述介紹愛河早期是重要的通商河川,隨著城市發展,成為城市象徵之一。正因是高雄象徵之一,隨著不同政治需求,也數度改名,故可從中看到高雄發展的歷史。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