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本山五坑初創期的馬拉式礦車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本山五坑初創期的馬拉式礦車」照片,拍攝時間為日治時期,拍攝地點在今之瑞芳區金光路8號。日治時期,基隆設廳(1901年,明治34年)、設郡(1918年,大正7年)時,瑞芳皆由基隆管轄。     「本山」,指的就是金瓜山,也是「金瓜石」地名的由來。日治時期,人們大量開採基隆金瓜石、瑞芳、九份、牡丹等區的金礦。     中國清朝於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的管轄權交予日本。隔年,臺灣總督府接管北部礦山,以基隆山為界,西邊的九份、瑞芳一帶歸「藤田組」管理;東邊的金瓜石礦區則歸「田中組」管理。     金瓜石礦區,歷經「田中組」、「田中礦業株式會社」、「金瓜石礦山株式會社」的轉手營運,1933年(昭和8年),轉入「日本礦業株式會社」著手經營,始漸見發達;對於「本山礦場」、「長仁礦場」擴張採掘,並建設「每月能處理6萬噸金銅礦砂」的浮選礦廠、精化裝煉廠在水湳洞。     1935、1936年間(昭和10-11年間),「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更建造輕便鐵路,由水湳洞先至焿仔寮、再鋪展至基隆市八尺門,以配合礦砂航運至日本。年產金量,從入手金瓜石礦區時的4萬餘兩,至1938年(昭和13年),幾乎達7萬兩。使當時的金瓜石,成為「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聞名於世。     然而,在礦源逐漸枯竭、產業環境轉型等因素下,至1972年(民國61年),金瓜石宣布停止開採金礦,「本山五坑」也於1978年(民國67年)面臨撤收的命運;所幸經過整頓,本山五坑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在該區唯一開放參觀的坑道。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