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戰地政務下的馬祖農業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地區因受自然環境不良影響,往昔極為荒涼,滿山遍野除雜草蔓生,隨季枯榮外,農作物僅能種植耐旱之蕃薯、豆類及少數蔬菜,農民常年辛勞,難獲溫飽。國軍抵馬之前,政局混亂時期,民眾曾大量種植罌粟,生產及販售鴉片,直至1950年(民國39年)停止種植,前後達11年之久,一度成為民眾重要經濟來源。 1956年,實施戰地政務,並蒙行政院農復會等單位補助經費及技術指導,厲行農業生產,逐年由台灣引進新品種,試驗種苗,供給農具、肥料等措施,地區農民開始種植各式蔬菜,大量飼養豬隻,供應防區官兵副食需求,農業始漸趨好轉。 1980年,在農復會鼎力支持下,成立東引農改分場,開始積極推展山、海岸及耕地防風造林工作,改善農業生育及生態環境,同時進行作物引種研究,鼓勵農民墾荒,實施水土保持、興建水利、充實設備、擴大作物栽培,復引進優良牲畜品種繁殖推廣,補助興建禽畜舍,指導飼養技術及疫病防治與診療工作,提高育成率,並辦理農業資材供應,肉豬、毛雞及雞蛋共同運銷等業務,保障農民收益,奠定農業基礎。然而,1992年戰地政務終止,軍民分治後,由於防區各部隊因成本因素開始自台採購,也使早期因戰備因素所成長之農業產業漸趨蕭條。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