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陸漁民接待站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馬祖和大陸,一衣帶水咫尺相對。民國38年,國共內戰,兩岸一夕路斷,許多家庭因此而天倫乖離,故長期骨肉懸念,自不在話下。 冷戰期間,我們以「自由中國」和「淪陷地區」與大陸隔海對峙,並且稱「逃離」大陸的同胞為「反共義士」,同時稱來自大陸的漁民為「義胞」。這是當年的氛圍。 「義胞」海上來,多半是因為天候與海象因素造成迷航。他們上岸時,船隻由當地漁民停靠固定,憲警人員立刻登船搜查。對岸來的漁民被遮蒙著雙眼,先由荷槍的士兵攙扶著向前走、再由相關單位接手審查問訊。對話時,若有一絲破綻出現,則移交338(調查站)繼續處理。當時338租用牛角民宅,童年的我,經常在夜間聽到喝斥的聲音。若是單純的漁民,就被安排暫住於此,當然四周仍有專人戒護,居民和其他閒雜人等是無法近身的 。 返航時,依然蒙著雙眼如同來時樣,只是手上多了裝袋的禮品,可謂做足了政治宣傳。馬祖居民,根據漁船的編號推測他們來自何地,就找機會偷問自己淪陷大陸的親人近況,他們多半不敢答腔。戒護的國軍長官,也因為聽不懂福州話而深感懊惱。 後來,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斥鉅資,在馬祖南竿芙蓉澳興建「義胞接待站」。解嚴前後,此單位裁撤,今為軍法組所在。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