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四三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石羔、甘草各五分、知母六分、梗米五分、生姜一片、紅棗二粒。水八分煎四分。 此方及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白虎湯。白虎湯主要用於熱很旺盛的病人,會有汗流不止,非常口渴,白虎湯可以清熱(石羔=石膏,知母),也可以生津液(知母,粳米),補足被熱邪消耗的陰液。生姜,紅棗,常常與甘草一同使用,主要用來調和其他藥物,使整個方子更加協調,效果更好。簡單來說,在不方便取得退燒藥的年代,白虎湯是小孩發高燒能夠應急的藥方。與今日很多家長的想法一致,先退燒再說。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