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石橋上的送葬嗩吶吹奏者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照片為石橋上的送葬嗩吶吹奏者,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於1960年代所拍攝,地點在鹿谷鄉廣興村外蕃薯寮,此處為鹿谷鄉的第三示範公墓。圖中可見送葬隊伍由五人組成,其中兩位綁白頭巾者應為往生者之家屬,其餘三位則為送葬樂隊,其中兩位吹嗩吶的演奏者正在通往墓地的石橋上吹奏,另一位則是已過石橋在岸邊的喪鼓手。嗩吶又稱「鼓吹」,由於聲音高亢具穿透力,常在婚喪喜慶中演奏的傳統樂器。若用在廟會進香叫作「轎前吹」,若用在出殯則稱為「棺前吹」,不論婚喪習俗中都是帶路的角色。送葬樂隊中可見石橋中央的吹奏嗩吶者和右側坡岸邊的喪鼓手頭頂均帶有法帽,並披覆袈裟式的法衣,最左側的嗩吶吹奏者則是戴帽便衣。 此照片為第三公墓改善工程前的石板橋照片,照片中的石橋約一丈長(3.33公尺),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這種石材十分罕見非一般石匠可取得。長3.3公尺的石橋由於跨距過大,下方有約1.5公尺高之石製橋墩支撐以防斷裂。石橋的右方為由石塊砌成之堤岸,其可以避免大雨時河水沖刷石橋所依靠的堤岸。謝省躬神父在1955年來到鹿谷傳教後,援助當地進行兩百餘項公共工程,由於鹿谷地形崎嶇,交通十分不便,謝神父援助的公共工程當中大宗為橋樑及道路的改善工程,這些工程有助於當地居民將山產運送至平地換取更好的價錢來改善生活。謝神父在進行公共工程時,都會拍攝工程前、中、後的照片以作紀錄。這條第三公墓的道路在拓寬為水泥橋前,往往必須以人力將棺木搬運至墓地,若遇雨時石板橋溼滑,則不易搬運,甚有搬運棺材的隊伍隨棺木跌入河中的意外發生,這條道路和橋樑的改建雖非以改善當地的經濟狀況為目的,卻讓當地居民送親人最後一程時,可以有一條更平順和安全的道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