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廣興村光華巷後山新闢的茶園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茶園照片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神父於1970年代所拍攝,地點位於廣興村光華巷的後山上。照片的主體是一座三合院與後方新闢的梯田。照片中可見新闢的梯田旁已經種植有6公尺高的檳榔樹,前景的梯田中,隱約可看到剛種植下固定行距的茶苗。在右側的中景檳榔樹後方,有大約10排已成叢可採收的茶樹。前側的三合院則是廣興村光華巷內的張家古厝,為當地詩人張達修之祖厝。這間古厝的右護龍是由鐵皮搭建,底下堆放了竹管數支,推估當時亦有從事竹材相關事業。照片最右側的檳榔樹下方已經有幾棟四層樓的白色混凝土建築。 1970年代的鹿谷鄉開始發展茶葉,原本茶葉只種於海拔較高的永隆村、鳳凰村一帶,1976年鹿谷鄉舉辦第一次茶葉展售會,開始進行凍頂茶分級包裝。海拔較低的廣興村、鹿谷村等地開始將種植雜作的農地、山坡闢為茶園。1978年政府推行稻米轉作政策,開始將稻田轉型為茶園。然而開闢茶園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謝神父曾在介紹茶葉的文章裡描述,當地很多人們借取貸款來開發山丘,開發茶園一公頃必須花費當時兩萬元至五萬元不等的費用。這筆費用大多不是從商業銀行借貸,資金多來自廣興儲蓄互助社,互助社社員陳寅園回憶,當時當地大概70%的茶園開發都是跟儲蓄互助社借款以做產業轉型。 謝省躬神父在1965年底開始在鹿谷鄉推行儲蓄互助社,廣興儲蓄互助社與秀峰儲蓄互助社於1966年1月9日成立,為南投縣第二個和第三個成立的互助社。該組織開始培育當地居民儲蓄習慣,並且讓參與的會員需要資金週轉、商業投資時,有一個方便取得借貸資金的管道。在2011年10月的45週年慶時,已經有股金四億兩千萬,成為國內股金最多的儲蓄互助社。1965年謝神父透由儲蓄概念的引進,讓十年後鹿谷遇到茶葉轉型的機運時,能有方便取得的資金來創造更多財富。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