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施工中的清瑞橋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照片為興建中的大型混凝土橋──清瑞橋,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於1950年代在南投縣鹿谷鄉清水村所拍攝。後方可見已經在清水溝溪河床中完成的一座水泥橋墩,前方有八名工人正在進行另一橋墩的建設工程,可見有四名工人以人力的方式將水泥及石塊倒入木製的橋墩模板中。模板後方有另外三名工人肩扛扁擔,將水泥及石塊扛至橋墩附近。橋墩模板內除了使用水泥混土外,可以看見模板內還豎立十來根鋼筋。同時,最右方的工人則在控制抽水機,不斷將橋墩周圍河床的河水抽出排至右方,以利其他工人進行灌漿。 清瑞橋興建前,當地居民以外城吊橋通過清水溝溪,另外此橋為清水溝居民通往集集鎮的重要交通孔道。清水溝沿線的秀峰村、清水村、瑞田村村民必須藉由外城吊橋接上重要的聯外道路「小嶺路」,再到牛相觸下方跨越濁水溪的濁水吊橋,才能到對岸的集集鎮。小嶺路是當地重要的聯外道路,在1955年12月中完成勘測工作後,由清水溝溪當地的居民,發起義務勞動開鑿完成。在1990年的《臺灣省議會公報》中,簡金卿議員提議的〈請整建南投縣鹿谷鄉瑞田村小嶺路,俾利交通案〉,希望修建這條道路排水溝與土方邊坡,使秀峰、清水、瑞田三村八百餘戶居民聯外交通更為方便,可見這條道路占有舉足輕重地位。 然而因為外城吊橋無法通行車輛,因此清水溝區的村民往往必須透由步步行延小嶺路至濁水吊橋,需要耗費相當的體力與時間,有鑑於此,謝神父協助當地居民將這座吊橋改建為大型水泥橋,使清水溝流域沿線村民,可以方便地往來濁水溪兩岸,建立鹿谷鄉北岸的對外連絡道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