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牽罟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牽罟為台灣沿海一帶捕魚的作業方式,「罟」就是漁網,參加牽罟除了貼補家用,還能「分家頓」分享漁獲。所謂牽罟「分家頓」是將捕獲比較好的魚賣出,其他的魚用兩手捧起為一堆一堆的置於沙灘,分給所有參與牽罟的鄉親,而賣魚的收入再由罟主算帳給鄉親。當螺聲響起,男女老少皆會放下手邊所有工作,帶著「腰操」(早期腰操用黃槿樹皮或塑膠編成,綁在腰上,靠腰力拉繩牽罟)走向海邊集合。再以竹筏或舢板出海撒網,利用漁網兩端各有一條繩索形成ㄇ字,由岸上數十人合力以繩索將漁網拉上岸,充分展現團隊合作之精神。牽罟之餘,鄉親會編許多俏皮話來傳唱,內容反應當時的生活、穿著,「身穿白衫搭黑褲,手拿腰操要牽罟,人人問我誰的某,我是無尪來牽罟。」民國50年之後,牽罟漁法漸漸式微,螺聲不再響起,許多50年代出生的民眾未曾看過牽罟。民國105年,古老的捕魚文化在廍後社區再度重現。社區耆老自組一支牽罟團隊,自製漁網、「腰操」及動力小船等,並購入六支螺(早期廍後社區有六組罟—新罟仔,金日發,藍仔罟,風神仔,九簡仔,姓賴仔),開放遊客體驗古老的漁法,重現在地的傳統精神。社區牽罟團隊耆老簡阿伯閒暇之餘作了一首俏皮(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