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七腳川事件紀念碑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日本對於原住民的統治策略,沿襲清朝「以蕃制蕃」的統治手段,利用七腳川社長期以來和太魯閣群敵對的情勢,遏止太魯閣人南下奇萊平原。威里事件後,設置威里隘勇線(又稱北埔隘勇線),1908年6月設置巴托蘭隘勇線,並徵用七腳川社壯丁為隘勇。1908年12月,因勞役不公和薪資問題,七腳川社隘勇19人逃避勞役潛入山區,日人藉口七腳川社、巴托蘭社(Btulan)和木瓜群(Vaguai)抗日,發動大批軍警圍剿。七腳川社土地被沒收當懲罰,所有住民被遷往他處。<br>看似七腳川社乃因為抗日的舉動遭滅社,林素珍認為,其實七腳川事件在理蕃策略中,它是理蕃五年計畫中前進隘勇線威壓原住民和收繳槍械中的一環。就總督府東部開發與建設,為了加速東部開發與建設,七腳川社的討伐乃勢在必行的軍事行動。就日本對台灣的統治而言,七腳川事件乃日本同化政策和發展經濟獲取利源殖民政策中的一環。而牽動七腳川社興亡的重要因素,來自於當時日本在日俄戰爭的勝利而躍上強國之列的國際情勢的轉變,令其對殖民台灣更為積極,對原住民的統治和掠奪也愈加兇狠殘酷。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