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擺厘社與珍仔滿力社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擺厘社與珍仔滿力社所在區域,即現今宜蘭市行政上的進士里與擺厘里合計的位置,大約是沿著進士路兩旁,東鄰健康路,南從育才國小,北至宜大,西與員山鄉接壤,當地居民稱此處為擺厘地區。早期此地地勢平坦,水渠遍布,較高的幾處,便形成聚落。   蘭陽平原自古是噶瑪蘭人的活動領域,平原上散居著村社。對於噶瑪蘭村社的記載,最早完整記錄是荷蘭時代的台灣番社戶口表,自1647 到 1650 年的調查資料中,記錄了47個社名。清代文獻上計載的「噶瑪蘭36社」,則於1812(嘉慶 17 )年譯正36社名稱後,社名的寫法漸趨統一。其中「擺立」改稱「擺離」,「賓那瑪拉」改稱「珍仔滿力」。道光年間,曾查各社人口,擺離僅102人,珍仔滿力則有238人。   「擺厘」噶瑪蘭語意即「埤墘」,指水邊高地。東西貫穿擺厘地區的美福大排,舊稱「大港」,港以北稱「下擺厘」,為當時噶瑪蘭人聚落較密集的所在處,約於今天女中路與嵐峰路之間。港以南稱「頂擺厘」,為聚落採集、狩擸、農作與捕魚的區域。   擺厘社往南則為「珍仔滿力社」,珍仔滿力為瑪瑙之意,約當今育才國小附近,至今該土地路段仍稱珍珠段,而運動公園附近也有珍珠路。咸豐(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